三国时期,蜀汉建兴三年(公元 225 年),南中地区(今云南、贵州一带)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,趁刘备病逝、蜀汉国力虚弱之际,联合周边部落发动叛乱,企图脱离蜀汉统治。为了稳定后方,为北伐中原扫除障碍,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南征。
诸葛亮深知南中地区地形复杂,少数民族部落众多,若仅靠武力镇压,即便一时平定叛乱,日后仍会再起风波。因此,他制定了 “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;心战为上,兵战为下” 的战略,决心通过收服孟获的心,来彻底平定南中。
两军初次交战,诸葛亮派大将赵云、魏延设下埋伏,轻松将孟获生擒。孟获被押到蜀军营帐后,不服气地说:“我是因为轻敌才被擒,并非你们真有本事!” 诸葛亮笑了笑,下令释放孟获,让他回去重整军队,再来决战。
孟获回去后,果然再次率军来战,却又因战术失误,被诸葛亮用计生擒。这一次,孟获仍不服气,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。诸葛亮依旧没有为难他,再次将他释放。就这样,孟获一次次被擒,又一次次被释放,前后共经历了七次。
第七次被擒时,孟获终于心服口服。当诸葛亮再次下令释放他时,孟获跪在地上,泪流满面地说:“丞相七擒七纵,待我仁至义尽,我孟获若再敢叛乱,就对不起天地良心!” 随后,孟获亲自前往南中各部落,劝说他们归附蜀汉。各部落首领见孟获真心归顺,也纷纷表示愿意臣服。
诸葛亮平定南中后,并没有派官员直接统治,而是保留了少数民族的原有部落结构,让孟获等人继续管理南中事务,同时还帮助当地百姓发展农业、修建水利,传播中原文化。此后,南中地区不仅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,还成为蜀汉重要的物资供应地,为诸葛亮后来的北伐提供了有力支持。“七擒孟获” 的故事,也成为诸葛亮 “攻心谋略” 的经典案例,流传千古。
部分故事版权归出版社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上一篇
范蠡助越灭吴:功成身退的智者
下一篇
狄仁杰断案:桃李满门的神探宰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