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故事 > 包拯断案:铁面无私的包青天

包拯断案:铁面无私的包青天

 包拯断案:铁面无私的包青天

  北宋仁宗年间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)人包拯以断案公正、铁面无私闻名于世。他早年考中进士,历任知县、知府、御史中丞等职,无论官职大小,始终坚持 “为民做主” 的信念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断案故事。

  在担任天长县知县时,有一位农民前来报案,称自家的牛被人割掉了舌头,请求官府追查凶手。包拯经过分析,认为这是一起报复案件,凶手割掉牛舌后,必然会等着农民杀牛,再以 “私杀耕牛” 的罪名举报他(北宋法律禁止私杀耕牛)。于是,包拯对农民说:“你回去后,就把牛杀了卖掉,引凶手出来。” 农民虽然疑惑,但还是照做了。果然,没过多久,就有人前来官府举报,说农民私杀耕牛。包拯立即喝问:“你为何割掉他的牛舌,又来举报他?” 那人见状,顿时惊慌失措,只得认罪伏法。

  后来包拯调任开封府尹,开封作为北宋都城,权贵云集,案件错综复杂,但包拯却毫不畏惧,无论涉及到皇亲国戚还是朝中大臣,他都一查到底。当时有一条规定,百姓告状需先通过府吏转达,府吏常常借此敲诈勒索。包拯到任后,立即废除这一规定,允许百姓直接到公堂之上击鼓告状,大大方便了百姓。

  有一次,三司使张方平利用职权低价购买百姓房产,包拯得知后,连续三次上奏弹劾,最终迫使张方平辞职。宋仁宗的宠妃张氏的伯父张尧佐,凭借外戚身份担任多个要职,包拯认为他无才无德,多次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,甚至唾沫都溅到了仁宗的脸上,最终仁宗不得不罢免张尧佐的部分官职。

  包拯一生清廉正直,生活简朴,他在晚年留下家训:“后世子孙仕宦,有犯赃滥者,不得放归本家;亡殁之后,不得葬于大茔之中。不从吾志,非吾子孙。” 正是因为这份刚正不阿与为民情怀,百姓们尊称他为 “包青天”,他的故事也被改编成戏曲、小说等多种形式,流传千年而不衰。

部分故事版权归出版社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