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末年,楚国上蔡人李斯怀揣着对功名的渴望,告别家乡,拜入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。学成后,他纵观天下大势,认定 “楚王不足事,而六国皆弱”,遂西行入秦,投奔秦国丞相吕不韦,凭借出众的才华逐渐得到赏识,被举荐给秦王嬴政。
彼时嬴政正图谋统一六国,李斯向秦王进言:“昔秦穆公之霸,终不东并六国者,何也?诸侯尚众,周德未衰也。今诸侯服秦,譬若郡县。夫以秦之强,大王之贤,由灶上骚除,足以灭诸侯,成帝业,为天下一统,此万世之一时也。” 这番话正中嬴政下怀,李斯也因此被任命为长史,参与制定统一战略。
为加速六国灭亡,李斯提出 “远交近攻” 之策,又建议秦王派人携带重金游说各国权臣,离间诸侯君臣关系。在攻打韩国时,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修建水渠,企图消耗秦国国力,事情败露后,秦国宗室大臣纷纷主张驱逐外来客卿,李斯也在被逐之列。危急时刻,他写下《谏逐客书》,以 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” 劝谏秦王,最终说服嬴政废除逐客令,并重用于他。
公元前 221 年,秦国统一六国,嬴政称 “始皇帝”,李斯被任命为丞相。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举措:废除分封制,推行郡县制;统一文字、度量衡与货币;修建驰道与直道,加强全国交通联系。这些政策不仅奠定了秦朝的统治基础,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尽管李斯晚年因与赵高合谋拥立胡亥而身败名裂,但他在秦朝统一与制度建设中所起的作用,仍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。
部分故事版权归出版社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上一篇
苏秦刺股:寒门士子的逆袭之路
下一篇
班超投笔从戎:西域建功的定远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