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故事 > 辛弃疾抗金:壮志未酬的爱国词人

辛弃疾抗金:壮志未酬的爱国词人

  辛弃疾抗金:壮志未酬的爱国词人

  南宋时期,金兵南下,中原沦陷,山东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辛弃疾自幼目睹金兵的残暴行径,心中埋下了抗金报国的种子。绍兴三十一年(公元 1161 年),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侵,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毅然率领两千多名家乡父老起义,加入了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。

  在义军中,辛弃疾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,很快成为耿京的得力助手。他建议耿京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,共同抗金,耿京采纳了他的建议,派辛弃疾前往建康(今江苏南京)面见宋高宗。宋高宗对辛弃疾的抗金决心十分赞赏,任命他为承务郎、天平节度掌书记,并授予耿京节度使的官职。

  然而,就在辛弃疾完成使命,准备返回义军大营时,却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,义军也因群龙无首而溃散。辛弃疾悲愤交加,决定为耿京报仇。他率领五十余名骑兵,千里奔袭,直捣金兵大营 —— 当时张安国正在与金兵将领饮酒作乐,辛弃疾突然闯入,趁其不备,将张安国生擒。随后,辛弃疾率领骑兵,带着张安国杀出金兵大营,一路上突破金兵的重重阻拦,最终将张安国押回建康,交给南宋朝廷处决。

  辛弃疾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南宋,人们都称他为 “少年英雄”。此后,辛弃疾历任多个官职,他始终坚持抗金主张,多次向朝廷上书,提出收复中原的策略,如《美芹十论》《九议》等,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军事计划与政治主张。然而,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,主和派占据上风,辛弃疾的抗金主张始终没有被采纳。

  在官场中,辛弃疾因坚持抗金,多次遭到主和派的排挤与打压,官职频繁调动,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抗金抱负。但他并没有放弃,而是将满腔的爱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悲愤,融入到诗词创作中,写下了 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 等千古名句,他的词风格豪放,充满了爱国激情,被后人称为 “豪放派” 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  晚年的辛弃疾,虽然身体日渐衰弱,但仍心系中原,渴望能为国效力。直到临终前,他还在高呼 “杀贼!杀贼!”,最终带着未竟的抗金理想离开了人世。辛弃疾虽然未能实现收复中原的愿望,但他的爱国精神与豪放诗词,却永远激励着后人。

部分故事版权归出版社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