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成语故事 > 负荆请罪

负荆请罪

  负荆请罪

  战国时期,赵国的蔺相如因 “完璧归赵” 和 “渑池之会” 两件大事,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,被赵王封为上卿,职位比大将军廉颇还高。

  廉颇对此非常不满,他私下里对别人说:“我是赵国的大将军,常年率军在外征战,为国家立下了无数战功。蔺相如只不过靠一张嘴,就得到了比我还高的职位,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!总有一天,我要让他难堪。”

  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,蔺相如并没有生气,反而处处避让廉颇。每次上朝,他都会称病请假,避免和廉颇发生争执;在路上遇到廉颇的车马,他也会让车夫把车退到小巷里,让廉颇的车马先过。

  蔺相如的门客们对此很不理解,他们对蔺相如说:“您的职位比廉颇高,他却如此羞辱您,您为什么还要处处让着他呢?我们实在受不了了,愿意离开您。”

  蔺相如笑着说:“你们觉得,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,谁更厉害呢?” 门客们回答:“当然是秦王更厉害。” 蔺相如接着说:“我连秦王都不怕,怎么会怕廉颇将军呢?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攻打赵国,就是因为赵国拥有我和廉颇将军这样的人才。如果我们两个人互相争斗,就会像两虎相斗,最终只会两败俱伤,秦国就会趁机攻打赵国。我之所以处处避让廉颇将军,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啊!”

  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这番话后,深受感动,也非常惭愧。他脱掉上衣,背着荆条,亲自来到蔺相如的家中请罪。他对蔺相如说:“我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,没想到您的胸怀如此宽广。我之前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,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,请您责罚我吧!”

 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,对他说:“将军不必如此。我们都是赵国的大臣,为了国家的利益,我们应该同心协力,共同抵御外敌才对。” 从此,蔺相如和廉颇成为了生死之交,他们一起为赵国的繁荣富强出谋划策,赵国也因此变得更加富强。“负荆请罪” 这个成语,用来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,请求对方责罚。

  一、“负荆请罪” 的核心人物 —— 蔺相如与廉颇

  “负荆请罪” 的故事围绕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重臣展开,蔺相如的大度与廉颇的知错能改,共同铸就了这段千古佳话:

  1. 蔺相如:胸怀家国,以大局为重的智者

  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,因 “完璧归赵” 和 “渑池之会” 两次出色应对秦国,为赵国挽回尊严、避免损失,被赵王破格封为上卿,职位跃居大将军廉颇之上。面对廉颇 “我有攻城野战之功,他仅凭口舌就居我之上” 的不满与挑衅,蔺相如没有针锋相对,反而选择 “避而远之”—— 上朝时称病回避,路上遇到廉颇车马主动退让。

  当门客抱怨 “您为何如此忍让,让我们蒙羞” 时,蔺相如的回答尽显格局:“秦王比廉颇威强,我都敢当面斥责他,怎会怕廉颇?赵国之所以能安存,是因有我和廉颇二人。若我们争斗,秦国必趁机来犯,我避让是为赵国安危,而非个人恩怨。” 这番话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,更凸显出 “以家国大义为先” 的胸怀 —— 不纠结于个人地位高低,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,用包容化解矛盾,为赵国稳定筑牢根基。

  2. 廉颇:勇猛善战,知错能改的猛将

  廉颇是赵国名将,一生征战沙场,为赵国抵御外敌、开拓疆域立下赫赫战功,是赵国军事上的 “定海神针”。起初,他因职位低于蔺相如而心生不满,甚至放言 “要当面羞辱他”,展现出武将常见的 “刚直与骄傲”。但当他听闻蔺相如 “避让是为国家” 的言论后,瞬间醒悟 —— 自己的狭隘计较,竟可能危及国家安危。

  可贵的是,廉颇没有碍于 “大将军” 的颜面掩饰错误,而是以最真诚的方式认错:他脱掉上衣,背着象征惩罚的荆条,亲自前往蔺相如家中请罪,直言 “我目光短浅,不知您胸怀如此宽广,还请您责罚”。这种 “放下身段、主动认错” 的举动,打破了武将 “刚愎自用” 的刻板印象,展现出他 “明辨是非、知错即改” 的可贵品质。

  正是蔺相如的 “容” 与廉颇的 “改”,让二人从 “针锋相对” 变为 “生死之交”,共同辅佐赵国,使其在诸侯争霸中保持强势地位。

  二、“负荆请罪” 带来的三大启示

  1. 对人际交往:包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,尊重源于理解

  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,没有选择争吵或报复,而是用 “避让” 传递包容,用 “家国大义” 解释初衷,最终赢得廉颇的尊重。这启示我们:在与人相处时,难免会因误解、地位差异产生矛盾,若一味针锋相对,只会让矛盾激化;而若能像蔺相如一样,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,用包容代替计较,用理解化解隔阂,往往能让关系破冰。比如同事间因工作思路不同产生分歧,与其争执不休,不如先倾听对方想法,再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共识,既能化解矛盾,也能赢得对方的尊重。

  2. 对个人成长:正视错误是进步的开始,放下身段更显格局

  廉颇的可贵之处,在于他能正视自己的错误 —— 当意识到自己的计较可能危害国家时,没有因 “大将军” 的身份掩饰,反而主动 “负荆请罪”。这提醒我们: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犯错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逃避错误、固执己见。在成长过程中,无论是工作中出现失误,还是与人相处时产生误会,都要像廉颇一样,及时反思自身问题,敢于放下身段承认错误。这种 “知错即改” 的态度,不仅能化解他人的不满,更能让自己在反思中成长,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格局。

  3. 对团队协作:“和则共赢,斗则俱伤”,团结是团队的核心力量

  蔺相如与廉颇的和解,让赵国拥有了 “文能安邦、武能定国” 的核心团队,成为赵国强盛的关键;反之,若二人持续争斗,赵国必然陷入 “内耗”,最终被秦国所趁。这对现代团队协作极具启示:一个团队的成功,离不开成员间的团结与配合。无论是企业团队、项目小组,还是家庭关系中,成员若只关注个人利益、互相拆台,只会让团队整体实力受损;只有像蔺相如和廉颇一样,放下个人恩怨,为共同目标携手努力,才能发挥 “1+1>2” 的效果,实现团队与个人的双赢。比如企业中,技术部门与市场部门若能摒弃 “各自为战” 的思维,多沟通协作,技术能更贴合市场需求,市场也能更好推广技术成果,最终推动企业发展。

部分故事版权归出版社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标签:

上一篇
纸上谈兵

下一篇
掩耳盗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