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西周时期,有一位贤明的大臣名叫鸱鸮,他看到周幽王沉迷酒色、荒废朝政,还烽火戏诸侯,导致国家内外交困,十分忧心。他深知,若不提前做好防备,一旦外敌入侵或灾祸降临,国家就会陷入危难。
一天,鸱鸮拜见周幽王,用一首诗劝谏道:“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今女下民,或敢侮予?” 意思是,趁着天还没下雨,赶紧采摘桑树根,把鸟巢的缝隙修补牢固。现在你们这些树下的人,谁还敢欺负我?他想用这首诗提醒周幽王,要提前做好防备,加固国家的 “根基”。
可周幽王根本听不进去,他觉得鸱鸮是小题大做,依旧沉迷于享乐。鸱鸮无奈,只能回到自己的封地,带领百姓修缮城墙、储备粮食、训练士兵,做好了应对灾祸的准备。
没过多久,犬戎部落得知周朝内部空虚,率领大军前来攻打。由于周幽王毫无防备,都城镐京很快就被攻破,周幽王也在战乱中被杀,西周就此灭亡。而鸱鸮的封地,因为提前做好了防备,百姓们得以安稳度日,没有受到战乱的波及。
后来,人们就用 “未雨绸缪” 这个成语,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,防患于未然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做人做事要有远见,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,才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从容不迫,避免陷入被动局面。
部分故事版权归出版社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