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秦朝灭亡后,西楚霸王项羽凭借强大兵力,违背 “先入关中者为王” 的盟约,将率先攻入咸阳的刘邦封为汉王,驱至偏远的汉中地区。为了牵制刘邦,项羽将关中一分为三,封给秦朝降将章邯、司马欣、董翳,形成 “三秦” 屏障,严防刘邦东进。刘邦虽心怀不满,却因兵力悬殊,不得不忍辱前往汉中赴任。
赴任途中,刘邦采纳谋士张良的建议,下令烧毁沿途所有通往关中的栈道。栈道是汉中与关中之间的重要通道,修建极为艰难。烧毁栈道既可以防备诸侯联军偷袭,更能向项羽传递 “永居汉中、无意东争” 的假象,以此麻痹项羽的警惕心。项羽得知栈道被毁,果然放松了对刘邦的戒备,转而专注于平定其他诸侯的叛乱。
刘邦抵达汉中后,积极整顿内政,招兵买马,积蓄力量。他深知要争夺天下,必须拥有得力的军事统帅,于是经萧何力荐,破格提拔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军。韩信向刘邦献上 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 的妙计,成为刘邦东进关中的关键谋略。
公元前 206 年八月,刘邦认为时机成熟,命韩信率军东征。韩信先派数百名士兵前往栈道遗址,摆出大规模修复栈道的架势,还特意让士兵四处张扬,营造出要从栈道进攻关中的假象。镇守关中的雍王章邯闻讯,立刻调集主力部队驻守栈道出口,日夜监视汉军的修复进度,丝毫不敢松懈。章邯心想,栈道烧毁后修复工程浩大,没有数月时间绝无可能完工,因此对其他方向的防守毫无防备。
就在章邯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栈道之时,韩信率领汉军主力,悄悄从陈仓(今陕西宝鸡东)的小路出发,趁夜突袭,一举攻破陈仓城。章邯得知陈仓失守,大惊失色,急忙率军回援,却已为时已晚。汉军士气如虹,接连击溃章邯、司马欣、董翳的军队,迅速平定三秦之地,重新占据关中。
“暗度陈仓” 这个成语便源于此,原指表面上做着修复栈道的假象,实则从陈仓暗中进兵,后比喻将真实意图隐藏在表面行动之下,用假象迷惑敌人以达到目的。这个故事展现了韩信卓越的军事谋略,也告诉我们,在面对强敌时,有时需要韬光养晦、制造假象,避开正面冲突,找准对手的薄弱环节果断出击,才能以弱胜强、出奇制胜。
部分故事版权归出版社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