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战国时期,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,从小就熟读兵书,谈起兵法来滔滔不绝,连父亲赵奢都难不倒他。赵括因此十分骄傲,认为自己的军事才能天下无双,看不起身边的将领,总觉得别人的战术都不如自己。
赵奢深知儿子的毛病,他临终前告诫赵括:“用兵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大事,你却把它看得如此轻易。将来你若领兵打仗,必定会因骄傲轻敌而失败,千万不要担任将军之职!” 可赵括根本没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。
后来,秦国攻打赵国,赵王任命赵括为大将军,率领四十万大军抵御秦军。赵括到了前线,完全照搬兵书上的战术,不顾战场的实际情况,也不听从副将们的建议。他还撤销了原来的军纪,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制定规则,导致士兵们怨声载道。
秦军将领白起得知赵括骄傲轻敌、不懂变通,心中暗自高兴。他故意示弱,引诱赵括率军追击。赵括果然中计,率领大军深入秦军腹地,结果被秦军包围。秦军切断了赵军的粮草供应,赵军陷入了绝境。
赵括多次率军突围,都被秦军击退。最后,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死,四十万赵军群龙无首,全部向秦军投降,后来被秦军坑杀。赵国也因此元气大伤,从此一蹶不振。
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 “纸上谈兵”,而 “戒骄戒躁” 也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来,用来告诫人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,不要骄傲自满、急躁冒进。它提醒我们,理论知识固然重要,但实践经验和谦逊的心态更不可或缺,只有脚踏实地、虚心学习,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。
部分故事版权归出版社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