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森林里有两个伐木工,阿力和阿智,他们每天一起上山伐树。阿力总觉得干活就要拼命,每天天不亮就扛起斧头冲进森林,一刻不停地砍伐,累得满头大汗也不肯休息。可他的斧头越来越钝,砍树的速度越来越慢,每天砍下的树木反而越来越少。看着阿智每天中午就收工,还能砍下更多的树,阿力心里又急又不服气,总觉得阿智是偷偷耍了小聪明。
阿智却有着自己的坚持。他每天早上都会提前来到山脚的小溪边,花一个时辰仔细打磨斧头。他把斧头放在磨石上,蘸着溪水反复研磨,直到刃口锋利得能映出人影。有人路过看到,总会嘲笑他:“伐树靠的是力气,你把宝贵时间浪费在磨斧头上,能多砍几棵树?” 阿智只是笑笑不辩解,他知道冯梦龙在《警世通言》里说过 “磨刀不误砍柴工,临渴掘井悔无穷”,提前准备永远比临时补救更重要。
锋利的斧头让阿智伐树事半功倍。他不需要花费蛮力,斧头落下时总能顺着树干的纹理切入,既省力又高效。每天中午时分,他就能完成既定的伐木任务,下午还会悠闲地修补工具、观察树木的生长规律,研究更高效的砍伐技巧。他常说,伐树就像庖丁解牛,要顺应规律、善用工具,而不是一味蛮干。
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两人的差距彻底显现。狂风把一棵百年古树吹倒,正好挡住了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。村长急得团团转,连忙请阿力和阿智一起砍伐这棵倒伏的大树。阿力扛着钝斧头率先冲上去,可斧头砍在坚硬的树干上,只留下浅浅的痕迹,震得他虎口发麻。他越急越用力,汗水浸透了衣衫,树干却依旧纹丝不动。
而阿智的利斧挥砍自如,刀刃顺着树木的肌理游走,每一刀都恰到好处。他每隔一小时就停下来,用溪水擦拭斧刃,简单打磨几下,始终保持斧头的锋利。没过多久,粗壮的树干就被他锯成几段,道路很快恢复了通畅。
阿力瘫坐在地上,不解地问阿智:“我明明比你更努力,为什么你总能比我砍得多?” 阿智指着锋利的斧头说:“干活不能只靠蛮力,准备工作同样重要。就像这斧头,只有时常打磨,才能保持锋利。你只顾着砍伐,却忘了养护工具,就像临渴才想起掘井,必然事倍功半。”
阿力听后恍然大悟。他想起自己从未打磨过斧头,任由刃口生锈变钝,却总怪自己力气不够。从此,阿力也养成了每天磨斧的习惯,他发现不仅伐木效率大大提高,还减少了体力消耗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做人做事就像伐树,既要脚踏实地,更要注重积累与准备。不断打磨自己的 “斧头”,提升能力与技巧,才能在机遇来临时从容应对,事半功倍。
部分故事版权归出版社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